郑州正在悄然改变: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了,建筑工地整洁有序了……
今年以来,为整治环境污染,郑州市采取了约谈、罚款、通报,有奖举报、周排名奖优罚劣等多种措施。面对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,围绕“大气质量持续好转”这一最终目标,郑州全市上下开动脑筋想办法,集中力量开展攻坚,在污染治理的路上小步快跑。
至今年6月底,郑州市2124项各类在建工程,通过开复工验收1800项,开复工率84.75%;1038个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施工项目全部接入远程视频监控;现有3399辆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行自动化密闭改装,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并联网;市区主干道路、高架道路机械化洒水清扫率已达到100%。
努力耕耘,总有收获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,继2016年郑州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后5名、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后,到今年6月30日,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倒排第7位,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位次。水污染治理方面,郑州4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,1个国控断面水质明显改善。
“郑州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,好不容易改善的空气质量指标还不稳定;在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的现实面前,郑州的选择只能是做得更好。”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,具体实施中不进则退。面对挑战,郑州只能迎难而上,在治理污染的道路上小步快跑、永不懈怠。
空气质量监测车
环保监察人员夜查执法
上个月的一天,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第七次调度会现场,气氛有点紧张。
“这个工地属于哪个部门管辖,解释下扬尘治理不到位的原因,同时汇报下一步的解决措施。”千人计划PM2.5防治小组现场播放暗访中发现的各种问题,工地扬尘、渣土车不规范运输等,每放完一个,市环境攻坚办负责人就现场“对质”,偌大的会议室充满了火药味儿……相关部门与会人员事后形容“紧张得脑门直冒汗”。
近两年,面对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,郑州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,治理措施步步加压。围绕“大气质量持续好转”这一目标,今年以来的环境治理攻坚战,更是实打实、硬碰硬,治理监管措施再加码,推进力度更是前所未有。
铁腕治污不打折扣
端午小长假的前一天下午,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规划小长假行程的喜悦中时,郑州市环境攻坚办的一次环保约谈正在环保局19楼紧张进行。郑万高铁经开区段项目因扬尘污染问题突出,项目施工方——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、监理方——长城铁建公司的负责人坐在被约谈席上,除了要和与会各方一起观看自己工地上扬尘的“狼烟四起”,还得接受市人大代表的当面指责:“作为央企,更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,为社会各界做好表率,主动为当地的环境治理工作积极贡献力量……”当日会上,项目施工方因扬尘治理不力被罚100万元。
在此之前,郑州召开的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,明确要坚定不移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。会上印发了《郑州市大气污染有奖举报暂行办法》。《办法》以现金奖励的形式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,市内五区、郑东新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高新技术开发区均被纳入举报范围,奖金最高5000元。
从7月开始,《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排名奖惩机制》正式实施,这被比喻为又一个套在各县(市)区负责人脑袋上的“紧箍咒”。《机制》明确,将对各县(市)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周排名,奖优罚劣。除了真金白银的奖罚外,惩罚措施中还包括黄牌警告、通报批评、诫勉谈话等。一位县区的负责人私下里说:“通报批评,那太丢人了。”
数字显示,上半年全市查处扬尘污染238起,罚款1540万元,列入黑名单企业11家;查处违法营运货运车辆2279辆次,罚款246.9万元;查扣黄标车165辆并强制报废,查处烟花爆竹184起,处罚40次,拘留144人;对环境违法案件处罚176起,罚款616万元,查封扣押2起,移交公安3起。
防污治污标本兼治
环境治理,既要关心道路扬尘、黄标车取缔这些立竿见影的内容,更要抓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结合点,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的路子。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战略,郑州市抱定信念:小步快跑,久久为功。
每年采暖季,也是郑州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最大的时期。为确保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0%以上的目标,郑州今年计划投资5.61亿元。截至6月底已落实资金2.6亿元,完成投资2.1亿元,新增供热面积511万平方米。国电荥阳和新密裕中热源入郑管网工程正加快推进;启动新力电厂外迁。裕中电厂百万机组两个“引热入郑”配套管网工程,力争9月底开工建设。
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,其中10个已实现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,剩余1个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正在推进清洁能源供热。全市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79台,其中278台已经拆除,剩余1台已查封。
多种措施助力扬尘治理。截至目前,全市各类在建建设工程共1993项,开复工率达到98.14%。1993个建筑工地目前均配置“三员”。对现有3399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自动化密闭改装,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并联网。
截至6月30日,市区主干道路、高架道路机械化洒水清扫率已达到100%。城市主干道路积尘已达到每平方米10克以下。12家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14家水泥企业全部完成深度治理;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企业382家,380家已完成;10套机动车固定遥感、2套移动遥感监测设备建成投用。
今年以来,郑州把“散乱污”企业治理列为重点工作,排查“散乱污”企业10033家,基本整治到位。
五项重点治水攻坚
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上,则重点抓好五个“突出”:
突出“截污”。先后投入120亿元,完成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约270公里,新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4万吨/天,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4万吨/天,目前在建20万吨/天双桥污水处理厂一座,建成区内生活污水处理率98%以上。
突出“清源”。开展水量倍增工程,先后投入56亿元,启动重点工程解决水体水源不足问题,日均生态调水不低于100万立方米。开展河湖连通和水循环利用工程,将上游退水通过湖泊、湿地滞留、贮存,用于景观和循环利用。投资7.8亿元开工建设环城循环水工程,为市内5条生态河道实施补水。
突出“增容”。加大黑臭水体排查力度,对17条河流、20个湖泊、22条明渠明沟建立水体档案,先后投入近220亿元,对建成区内10条约247公里河流综合改造,铺设截污管网约350公里,对两岸进行景观绿化。实施河道综合治理,对市区4条河流、西流湖公园实施提升改造。
突出“生态”。同步启动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规划》和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空间规划》编制工作,共谋划重大生态项目579个,总投资2553.8亿元,2017年计划投资936.7亿元。
突出“重点”。将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列为市重点民生工程,统筹治理达96公里,跨越7个县(市)区,总投资138亿元,建成后将新增水面9200亩、绿化面积8200亩,进一步提升市区生态环境、区位优势和城市品位。
捍卫之路任重道远
功夫不负有心人,郑州市治理环境污染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。继2016年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5名,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后,截至6月30日,郑州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第七位,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位次;PM10浓度倒排第六位,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位次;PM2.5浓度倒排第六位,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位次。
水污染治理工作也小有成效。4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,1个国控断面水质明显改善。特别是贾鲁河中牟陈桥断面,自3月份起21项考核因子月均浓度全部达标,自6月11日起年均浓度全部达标,实现了20年来历史性突破。6月28日上午,省攻坚办公布了5月份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结果,郑州位列全省第一名。
在环境治理工作中,郑州在全省率先邀请中国环科院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规划,提出一系列严于国家和省要求的措施;率先引进千人计划PM2.5防治小组,科学分析研判空气质量,得到了省厅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;率先采用全国最严标准,对全市7家日产4500吨以上的水泥企业实施深度治理;自5月27日《郑州市大气污染有奖举报暂行办法》实施以来,共受理有奖举报电话1777件,办结505件,发放奖金25.45万元,初步形成了全民监督的良好局面。
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成绩来之不易,我们更多的是清醒。我们知道,郑州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缓解,我们好不容易改善的空气质量指标还不稳定,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,为了蓝天白云,我们只能迎着挑战,努力,努力,再努力,这是郑州发展的必然选择,更是千万郑州市民的人心所向。(记者 李林 何可)
热图推荐
国家旅游局:端午假日前两天出游人次高达6630万
6月新规:贩卖个人信息入罪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
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2362元
环保部督查组两天检查734家企业 超600家存环境问题